云南交投这十年 | 设计院公司

十年,绿色,发展,创新,生动践行;

十年,改革,转型,升级,蹄疾步稳;

十年,我们奋楫笃行,扬帆起航再出发!

 

十年来,一条条高速公路扮靓云岭大地,一条条康庄大道助力脱贫攻坚。交通,让云南从“末梢”走向“开放前沿”。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云南高速公路建设跑出加速度,三年攻坚、五年会战,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在实现跨越式发展进程中,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设计院公司”)勇挑重担、主动担当、敢于创新,充分发挥排头兵、智囊团优势作用,在推进交通强省建设中展现国企担当,为绘就人民满意的交通新画卷贡献国企力量。

十年来,设计院公司不断深化全国市场区域布局,业务向四川、贵州、甘肃、广西、西藏、福建、广东等西部、东部和南部省区拓展,承担了70余条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工作,累计里程超过5000公里。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国门,先后在老挝、缅甸、越南等国家开展公路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和技术咨询等业务,贡献“中国智慧”。

三大技术优势成就“云交设计”品牌。云南属高原山区省份,山高谷深的特殊地形地貌导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和难度非常大,也决定了高速公路设计阶段,在道路路线布设上需要克服高差巨大的这一大难题。在一些采用常规设计思路难以通过的路段,设计人员常常大胆创新,不断打破常规,创新提出“螺旋展线”、“8字展线”、“编辫子”布设、“Ω”展线……这些奇思妙想,充分利用地形,有效避开不良地质,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及运营安全与畅通,还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节省投资,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这些设计思路在龙陵至瑞丽高速公路、水富至绥江二级公路新安隧道、昭通至会泽高速公路、小勐养至磨憨高速公路、华坪至丽江高速公路等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十年来,一座座极具特色的高速公路现代化大桥如明珠般闪耀在云岭大地上,亚洲最大山区跨径钢箱梁悬索桥龙江特大桥、国内最大跨径独塔单跨地锚式悬索桥虎跳峡金沙江大桥、国内最大跨径下承式钢箱系杆拱桥金鸡达旦河大桥……“首次在高地震烈度区全风化岩层上设置重力式锚碇”、“首次在悬索桥中使用高强钢拉杆锚固系统成套技术和滚轴式复合索鞍成套技术”、“首次在高烈度地震区拱桥中采用超大吨位摩擦摆减隔震支撑体系和国内横向变形能力最大的伸缩缝装置”,这些技术创新点无不证明了设计院公司在“大跨径桥梁设计”方面技术先进、经验丰富!

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决定了公路隧道设计需攻克的难题“多”而“杂”,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杨林隧道是当时全国在建的最长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隧道,设计过程中着力解决了生产生活水源保护、高地震烈度区隧道设计、运营通风、防灾救援、复杂地下结构施工等重大技术挑战,并首次在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设计中采用静电除尘技术。老营隧道是云南省穿越横断山区的最具有代表性的隧道之一,隧道穿越5条断层破碎带、16条岩性接触带,千米级埋深,设计人员克服了地下水、岩爆、大变形、断层破碎富水带、高地温、长距离巷道式施工通风等技术难题。同时,建设中首次实现了千米级埋深下基于掌子面信息的BIM技术三维地层重构技术,以用于信息化设计和指导超前地质预报和施工。虎跳峡地下立交采用隧道式半互通+调头车道的型式布设,这在世界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尚属首次。该项目的设计为特殊困难山区高速公路立交的修建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时填补了山区高速类似项目的设计空白。

多年的“实战”经验,让设计院公司在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大跨径桥梁设计、特长隧道和特殊隧道设计方面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云交设计”品牌技术优势。

科技研发助力企业发展新动能。目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打造新时代交通基础设施品质工程,需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直以来,设计院公司在科研创新链条上持续发力,十年来共投入科技研发费用3.018亿元。依托两个科研平台,不断催生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研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唯一的国家级科研平台,“陆地交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经过10年攻关,共承担各层级科技项目103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5个。取得各项专利81项,软件著作26项,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31篇,并且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云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养护中。

科研课题“滇藏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在白茫雪山1号隧道等9座隧道中得到应用,节省工程投资1.4亿元,节省隧道运营养护费用645万元,大大提高了寒区隧道的建设和运营的技术水平,为高海拔寒区修建公路隧道积累了经验。

在“复杂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灾害风险防控新技术及应用”课题中,设计院公司研发和创新了5种新型支挡锚固结构,项目成果全面支撑了云南省10余条山区公路建设养护,且在其他8省(区)公路、铁路建设中得到推广,部分项目直接经济效益达3900万元,其他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腾陇高速公路铺筑的排水沥青路面试验段是“大空隙排水功能型沥青铺面材料研发及推广应用”课题成果的成功应用。此路面具有抗滑性能高、噪声低、抑制雨天行车水雾、防止高速行车“水漂”、减轻夜晚行车炫光等特点,降低了因路面湿滑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较大提升了行车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社会效益显著。

作为交通运输部认定的全国5个BIM研发中心之一,2017年,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云南)(简称研发中心)落地设计院公司。基于公路建设的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研发人员采用了从设计源头数字化的技术路径以“公路工程设计BIM系统”研发作为载体开展工作,将GIS、BIM等技术应用于公路工程设计全过程,为公路工程BIM正向设计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技术措施上采用了完全“自主底层研发”的思路,保证了对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

目前,中心研发的公路工程设计BIM系统初步形成生产能力,系统包含路线、路基、桥涵、隧道、路线交叉、交安工程等11个子系统。各专业系统相互协同,所有系统均能一键出图,真正做到方案确定即设计完成,成倍提高了设计工作效率,并为施工及运维阶段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自推向行业应用以来,共服务省内外700 家设计、科研单位。目前已落地应用于省内外150余个公路项目,项目总额达24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推进了行业 BIM 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化发展。同时也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被赞誉为“公路设计行业真正需要的BIM”。

“绿”动力积极推动绿美云南建设。“珍惜大自然的给予,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一理念一直深植于设计人员的心里,每一名设计人员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设计人员统筹资源利用,加强生态环保,实施创新驱动,真正把“绿”理念贯穿高速公路建设全过程,让“绿色交通”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

宁蒗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是强化公路生态优化选线的又一典范。在路线选线时,设计人员充分践行“生态选线”,进行了大范围的走廊带比选,在保证路线走向不偏离、工程规模可控的原则下,选择了远离多个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路线走廊带,依法依规避让生态保护区域,最终采用影响最小的整体隧道形式穿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竭尽全力保护生态环境。

被誉为“热带雨林绿色交通长廊”的小磨高速公路便是设计院公司呈现满满“绿色诚意”的典型工程。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充分利用原有半幅公路及隧道洞碴废物,同时注重桥梁排污收集、合理利用新能源等。这些措施既达到了降低工程造价、减少环境破坏、节约能源、控制污染的目的,又让小磨高速公路真正融入自然。

一个个高速公路“绿色服务区”相继建成,楚姚高速大姚服务区就是其中典范。该服务区是云南首个高速公路海绵服务区,区内通过建筑屋顶雨水收集、透水砖铺设以及下凹绿地旱溪的设计,实现了服务区内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构建了服务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区内的灯杆,还采用“风光互补”技术,充分利用新能源,实现“轻风启动,微风发电”,减碳效果显著……种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是习近平总书记“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要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履行社会责任展国企担当。一直以来,设计院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 在云南省路网规划中,助力乌蒙山区、滇黔贵石漠化片区、迪庆藏区、直过民族区等贫困地区交通条件改善的同时,注重沿线优势资源开发和经济协调发展。完成了丽香、墨临、保泸、腾陇、元蔓等10余条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工作,这些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对沿线地区脱贫攻坚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怒江美丽公路及绿道设计、小沙坝和维拉坝服务区的打造,有效推动了怒江旅游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怒江州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交通扶贫,设计院公司出实招,办实事。为红河州、迪庆州、丽江市、昭通市义务检测农村公路60余条,为怒江州兰坪县营盘镇风塔村援建通组公路12.63公里;援建怒江州兰坪县凤塔村凤塔完小;援建保山市施甸县何元乡莽王村辣椒加工生产车间;向昭通市、怒江州、红河州、楚雄州、文山州5所学校捐赠教学设备、文体器材、书籍等;援建红河县车古乡利博村委会灌溉水渠;选派优秀设计人员指导怒江泸水县域高速前期项目工作开展……

通过项目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的方式,设计院公司先后投入600余万元参与脱贫攻坚,为贫困地区改善教育水平,增加拓宽致富渠道,携手迈进全面小康。

发展创效共享改革成果。这十年,设计院公司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坚决贯彻落实并全面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18年,公司正式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整体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明确了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党组织之间的权责边界,不断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目前,正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和股份制改革工作,增强企业实力和竞争力。

这十年,设计院公司持续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推动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发展,高级工程师及以上人数增长74%,达到302人;注册师增长290%,达到221人次。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达40%。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劳模2人,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6人,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云岭工匠”2人,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

这十年,设计院公司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奋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提供坚实保障。营业收入和利润连续10年实现大幅增长,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9.9亿元,是2012年的3倍;利润总额达1.3亿元,是2012年的5倍。十年来,累计上缴税金9.4亿元,国有资产平均保值增值率126%,并且连续8年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勘察设计信用评价“AA”企业。

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展望未来,设计院公司将在云南交投集团领导下,继续深度融入国家和云南省发展战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充分利用“云交设计”品牌优势,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主动作为,全力投身“绿美云南”建设,助力“七彩云南•世界花园”美誉度提升,为新时代美丽中国云南篇章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

通讯员 | 设计院公司 赵仁蕊

浏览次数:2314